healtht.jpg (6320 bytes)


肝炎簡介(2)

肝炎是一種古老的疾病,早在數千年以前,中外的醫學書籍就有談到用於黃疸病的詳細記載。而肝炎就是其中最大的原因。人們對於肝炎的了解,近年來更由於病毒學、免疫學、生化和病理學等不斷的開發新領域,使我們對其真相認識更深;然而對於肝炎的治療,除了少數病人可以少數的藥物予以治療外,至今仍無完全有效的方法。根據衛生署的資料顯示,台灣地區的肝病極為普遍,每年約有4千人死於肝硬化,佔十大死亡原因之第六位,比外,每年亦約有3千人因肝癌而死亡,佔十大死因第一位癌症中之首位,可謂談"肝"色燮。針對這些現象,專家學者皆指出肝炎,尤其是病毒肝炎盛染是台灣地區肝病的主因與禍首。因比為維護國人健康和減低肝硬化與肝癌的罹患率,肝炎的防治與治療實為當務之急。肝炎一肝臟受到病毒感染或受到藥物、化學物質傷害而引起細胞發炎、壞死的現象。

A型肝炎

主要是由不潔的食物和水所引起,因比在衛生條件和生活水準較差的地方較易感染。它需經1-2倜月的潛伏期才會出現症狀,雖然不會轉變為慢性肝炎,但約有千分之一的病人會死於猛暴性肝衰竭,而且由於社會經濟狀況的改燮及倜人衛生的注意,對於A型肝炎病毒有抵抗力的人愈來愈少,所以平日不僅應注意飲食衛生習慣外,疫苗之接種已被某些人認為有必要性。

B型肝炎

大部分是經由體液,尤其是透過B型肝炎帶原者的血液而感染。(國內B型肝炎的接染主要為母子間之垂直感染)據估計台灣目前約有300萬的B型肝炎帶原者,其餘的人大多也感染過B型肝炎。感染的人一般多無症狀,部分會有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疲倦或全身無力之症狀,較嚴重者甚至會有黃疸出現。如果是健康的帶原者,六倜月後應再複檢一次以確定表面抗原(HEsAg)是否消失或者證實為慢性肝炎帶原者。由於B型肝炎感染引起或轉燮為嚴重肝臟疾病的病人佔國人十大死因中之二項,政府始於1986年起展開全面性的預防注射計劃。對於已感染的病人,除了對於活動型慢性B型肝炎的病人,可以適當的干擾素予以大幅減低B型肝炎病毒,使肝炎的活動性予以緩解外,治療上的突破仍不多。

C型肝炎

80%來自體液的感染,特別是輸血和便用不潔注射器具,或透過皮膚和粘膜的傷口而進入體內造放感染。其潛伏期平均約4-8周,早期有噁心、嘔吐及食慾不振等症狀,接著可能會有黃疸的現象,雖然大部分症狀會逐新改善,但約有50-80%的病人會轉變成慢性肝臟疾病。有很多感染C型肝炎的病人並沒有特別症狀,但估計約有15%-25%的病人,會導致成嚴重的肝贓疾病如軔化咸肝硬化、肝袞竭,甚至苒婪放肝癌。由於B型肝炎病毒感染目前已有疫苗可以預防,但C型肝炎疫苗則闕如,因此C型肝炎的預防與治療愈來愈顯得重要。

D型肝炎

一般而言,台灣D型肝炎的病人並不是很多,但對於某些人則有其確定的危險性,靜脈藥癮者是其一;最近此地的學者也發現嫖妓很可能是傳染途徑之一,值得警惕。另外比較特別的是D型肝炎病毒必需要有B型肝炎抗原的存在才能完成病毒顆粒,所以只要預防B型肝炎的發生,自然也能使D型肝炎無從作怪。

E型肝炎

其傳染途徑與A型肝炎相同,也不會引起慢性肝病。好發於印緬、中亞、北菲、中國東北、墨西哥等地,值得注意的是其在孕婦有10-20%的死亡率(引發猛暴性肝衰竭)。在台灣可能很少或者沒有此型肝炎,但尚待加以證實或否定。

其它型肝炎:目前已確定的肝炎病毒有上述五種,除此以外是否仍有其它型肝炎病毒呢?有待未來揭曉,不過其臨床意義可能不大,因為目前所知的病毒型肝炎大都可由以上五種病毒中找到致病原因。值得注意的是,由於人口的老化和環境的污染,如何避免藥物和化學藥品引起肝炎也是值得注意的課題

肝炎的預防

「預防勝於治療」,尤其是對於發病率極高的病毒性肝炎,更是要貫徹到底,積極預防以防止病毒性肝炎的流行口一般的方法有下列三種
(一)早期的發現和控制傳染源
(二)切斷感染的途徑
(三)肝炎的預防注射

肝炎的治療

肝炎的預防固然重要,但如何遏止肝炎的繼續散播及防患罹患肝炎的病人病情繼續惡化,如由慢性肝炎轉變為肝硬化及肝癌,積極的治療相當重要。目前醫學界治療肝炎的理論不外乎便用殺死或抑制肝炎病毒的藥物或者使用肝細胞再生的藥物:但目前似乎很少有這方面的藥物,故對於肝炎的冶療大多僅限於保守療法;即增進病人的一般身體狀況以等待病人自行痊癒,如比的療法實很難令大部份的病人感到滿意。故醫藥界正努力發展比較有效之療法

干擾素的治療

干擾素本身是一程自體免疫對抗疾病機轉所產生的一種蛋白質,其具有引發細胞產生抗病毒感染的活性,並可調節免疫系統之作用以中和病毒或者排除已受感染細胞之病毒,有時亦可延緩不正常細胞分裂之生長速度。自1957年發現以來,科學家即沈於研究其治療之可行性,但由於取得之不易,祇能勉強供研究所需。近年來由於生物製劑的發展,目前干擾素已能利用基因工程的科技,予以大量純化生產,以造福更多之病人。干擾素對於肝炎之治療--對於大多數的肝炎患者而言,目前大都僅能使用保守的治療方法,但對於慢性活動性B型肝炎和慢性C型肝炎的患者而言,許許多多的研究證實,干擾素的適當便用,可以有效治療和降低其活性。若經醫師檢查證實為慢性活動型之肝炎患者,其一般之治療劑量為每周3次度下或肌肉注射,每次450萬至900萬國際單位之干擾素,醫師也會依病人的各項狀況予以調整劑量或者加其它輔助劑,若非遇到嚴重而無法耐受的狀況,整個療程應持續治療4侗月以上。若為慢性C型肝炎之患者,則一般之治療劑量為每周3次每次300萬國際單位度下或肌肉注射干擾素,而且應連續治療6個月以上,醫師也會依病人之各種狀況予以調整劑量或給與建議病患注射之前後應依醫師之指示於固定時間內讓醫師予以診視。就和任何療法一樣,祇有在確實遵照醫師囑咐使用一段時間後,才會得到最好的效果。某些病人可能會有些副作用的發生,但在身體慢慢習慣這些藥物以後大部分的副作用也將會逐新的減退。而且您的醫師或者藥師也將會對於任何可能發生的問題,提供最佳之諮詢,並對於您的病情做最適當之處置與建議。

干擾素之可能副作用

 

干擾素治療注意事項

 

對肝炎病人的其他建議

 

1998.6.13

 

馬偕醫院

Rainbow

馬偕紀念醫院消化系內科(胃腸肝膽內科) 消化系內科首頁系統維護人:GImaster
Copyright © 1997-2012; MMH All Rights Reserved.